欧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健康饮品行业零售总规模为1892亿,增速约为6.6%。相比上一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增速有所增加。
2021年中国健康食品人均消费20美元,增长6.3%,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20%。行业整体市场的渠道结构变化趋缓,2021年电商和药店两个渠道的市场份额和上一年对比都相对稳定,直销渠道市场份额则继续下降。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体格明显改善,但身体活动水平显著下降,超重肥胖及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均呈上升趋势。膳食不平衡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普遍存在。另外,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孕妇贫血率虽有明显改善,但仍高达13.6%。部分老年人存在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钙摄入不足的比例均高于80%。
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政策法规体系持续完善,但目前跨境和国产、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的迅速兴起,也对行业自律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红线和底线意识,共同呵护年轻的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任何时候都要谨记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基本定位:原料是维生素、矿物质、动植物提取物等;对特定的人群具有平衡营养摄取、调节人体机体功能;不能代替正常饮食、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没有健康,就不会有未来。
从2021年初,我开始思考这两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来的“质”与“量”的问题。和团队一起参访了一批消费品企业,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新锐消费品牌,每个企业都给到我不一样的启发和收获。
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到一人千面,消费品品牌正经历从品种品牌到品类品牌到企业品牌,即从商品品牌到企业人设品牌的变迁。品牌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品”,管理团队的人品要匹配得上消费品的品牌。消费品行业也正经历由品牌商主权时代到渠道商主权时代到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变迁。
各个渠道不时看到听到各种面子上的“量”的数字狂欢,而里子的“质”却经常被各方甚至自己选择性忽视。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事实,但不一定是真相。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事实,要用眼睛看、耳朵听,更要用心、用脑去思考。
中国消费互联网红利期已经过去。“低价”是核心关键词之一,也被很多人奉为是“最成功”的关键词。主流的商业逻辑是在资本的推动下快速实现用户积累,期待着后期能成功“收割”并成为独角兽。每一个“躺赢者”的背后,可能是无数“躺平者”和“躺倒者”交过的巨额学费。花很灿烂,那是因为有充足的肥料,每个参与者都得想清楚一个问题:凭什么我们就能成为仅存的那几朵花,而不是那堆肥料?
流量瓶颈中的品牌内卷,从“流量到顶”到“流量逃顶”,流量是“兴奋剂”亦或是“毒药”?确实,抓住流量红利可以做大,但只有能沉淀下来品牌/用户复利才能做强。能跨过一波又一波红利周期甚至跨过一个又一个经济周期考验的,才能算得上优秀的消费品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来源于内力,而不是外力。
以“向上思维”走出新资源食品的“向上曲线”,这是我们一直选择的方向。“向上思维”核心靠的一是创新,二是差异化。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是标配和长期发展的基本保障,“向上思维”就是要倒逼出足够创新、足够差异化来挑战向上的价值创造竞争,让用户获取更高的产品品质和更好的体验。
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利益,首先是消费者受益,然后是价值链中的品牌方、渠道方、供应链方、社区等所有参与方均要受益,能给大家都持续创造利益的生意,才是能长久的生意。回归生意的本质。
生意也是生生不息的创意,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在线上、线下市场变革进行当下的新资源,以创新求变的基因和勇气驱动线下销售模式升级和线上传统电商的转型升级,以带给行业和价值链的所有伙伴“增量利益”为核心,带“刺”突围,杀出一条血路。
越来越多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在 2022 会被逼进行“质”和“量”的抉择,皇帝的新装终究是裸奔,鸵鸟的头也终要从沙子里拔出来的。能够主动赢得一定的时间差,就能比别人在“危”中多了一份“机”,就可能把更大的危机阻击在更大的机会来临之前。
2022 要更有“质”的“量”,要更健康的“量”,要更可持续的“量”。没有前面“健康”这个“1”,后面再多个“0”都没有意义。
战胜自己比战胜对手更难。掌声越多的时候,往往就是风险越大的时候,越是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越是痛定思痛反抽的机会。承当下之痛,换健康未来。
对新资源食品研究有限公司和很多行业的企业来讲,2022可能是沉心提“质”的一个好年。
“瞄准月亮,即便失败,至少可以落到云彩之上。”